(《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年鉴》)
2024年3月22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隆重举办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年鉴》新书发布会。该书由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组织撰写,并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荟萃国内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热点,聚焦了各学科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思想渊源、理论内涵及传播路径的重要论述,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成果。本次活动不仅标志着该年鉴系列的首次亮相,也是对国内外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度探讨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年鉴》作为国内首部全面系统梳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关学术成果的年度报告,旨在汇聚和展示国内外学者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学等多个领域对该理念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本书以当年度国内公开发表和出版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为样本,分别从学术研究综述、书籍与博士论文选介、基金项目选介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旨在进一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和深化其学理基础研究。
(李怀亮教授致辞)
发布会上,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李怀亮教授首先致辞。他高度赞扬了作者团队的努力,并对出版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李怀亮教授还介绍了该书的研究背景,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当下全球环境中的重要意义。他表示,该书的出版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基础研究领域的新贡献,期待未来能够继续深化相关研究,并推动其国际传播。
(潘鹏先生)
而后中央编译出版社副总编辑潘鹏先生表达了对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的深深感谢。他提到,研究院的专家们汇聚了国内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的热点,从各学科角度深入探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思想渊源、内涵及传播路径,倾力打造了这部年鉴。这一举措不仅选题卓越,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篇章。年鉴的出版,为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学理基础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学术进展。潘鹏先生还表示,中央编译出版社的研究方向与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的研究成果高度契合,双方的合作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加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外宣。
(陈文兵先生)
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参赞特约研究员陈文兵先生在致辞中首先祝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年鉴》的出版,强调了该书对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性。他回顾了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背景,并阐述了该理念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科学体系及其实践成效。他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答时代之问的中国答案,体现了对人类发展进步大势的准确把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他表示多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从愿景化为实践,成果显著,为全球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一理念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本质,坚持和平发展,引领文明新形态。其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未来,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将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国际传播上取得更多成果,推动理念走向世界,造福各国人民。
(张艳秋老师)
在主编分享环节与编务讨论环节,张艳秋老师详细介绍了书籍。本书以2021年度国内公开发表和出版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为样本,试图从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展开综述,系统梳理2021年度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关的国内学术研究,内容包括学术研究综述、书籍与博士论文选介、基金项目选介、主题学术动态四个部分,分别阐述了相关学术论文发表现状、学术著作及博士论文出版概况、教育部及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以及学术活动情况,以期进一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学理基础研究。该年鉴的出版是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发起的全面总结中国学界深刻认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的具体学术实践,不仅综述了国内不同学科学者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及实现路径进行的学理阐释,更集中展示了中国学界对这一理念的高度共识与未来期待。
活动中,王四新教授强调了下一步工作中必须标准化表述,并与最权威主流媒体保持一致性的重要性。付瑾编辑则详细介绍了从文字规范到章节架构等方面的编撰建议,并强调了无论是时间节点还是图标制作都需要精确对应。
(会后交流)
活动最后阶段聚焦于如何扩大合作范围及未来展望。李怀亮院长表示希望与更多合作方加强合作,“我们期待通过持续努力,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深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识。”
(本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年鉴》新书发布会暨编创分享会主要参与者合影)
本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年鉴》新书发布会暨编创分享会不仅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深入探讨和交流该理念的平台,也展示了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在推动该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通过各方专家学者及编辑出版团队之间深入交流与合作,相信能够进一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实践。
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年鉴》即将启动下一轮编撰工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年鉴》系列预计将持续发挥其在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增强中国话语权等方面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