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高培勇阐述十九大后中国宏观调控体系四大变化

来源:中新经纬    发布时间:2017-12-26 09:17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 高培勇 摄影 崔楠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 高培勇 摄影 崔楠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21日电 在21日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国是论坛2017年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阐述了十九大后中国宏观调控体系可能会在四方面发生变化:即分析视角、发展理念、政策主线以及施策机制。他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其主线就体现在党和国家领导经济工作的理念、思想,战略所发生的变化,而这种变化集中体现在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的深刻变化上。

  在高培勇看来,十九大之后,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的变化可能会凝结于以下四个变化——

  其一,分析视角。高培勇表示,以往讨论经济形势所用的分析视角,要么是周期性要素,要么是要素性因素。“你会把它理解为供求总量平衡当中的一个总量性因素的变化,但是当今天概括我们经济形势面对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时候,分析视角显然不能停留于周期性因素和总量性因素的分析,必须由周期性因素和总量性因素延伸到结构性延伸,延伸到供给侧。”

  第二,发展理念。高培勇称,当我们提到新发展理念的时候不仅仅讲的是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绿色,而要从抽象的发展理念延伸到具体的经济发展目标上。现在这个具体的发展目标集中表现在是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的发展,具体讲是一个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政策主线。高培勇指出,以往的宏观调控紧盯需求总量进行对冲性的逆向调节,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时候我们着眼于是扩大需求,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时候着眼于压缩需求,它追求的是一种短期稳定。而今天谈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候,相比于以往的需求管理更多强调要立足于需求侧。

  第四,施策机制,即“我们怎么来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怎么要把宏观调控的目标落到实处”。高培勇说,以往我们主要讨论的是政策安排问题,主要限于政策层面的调整,政策区别于改革最大的不同点,它主要瞄准的是短期的安排,而非长期的制度调整,而今天在谈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候,它的根本途径是放在改革上的,而不限于政策层面的调整,因而以改革的办法突破体制机制性的障碍,以推进各种基础性的改革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区别于以往的需求管理的一个最主要的方面。

  高培勇认为,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应当说是非常显著的,在过去五年当中是逐步的演化到今天的,它也将持续到整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新经纬APP)



(扫描后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Duty editor-1978

国是传媒智库、国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66号  |  蜀ICP备17030312号   |  邮箱:zbs@ccobn.cn

本网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版权人所有,本网尽可能注明来源作者等,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创宇信用   诚信标杆  国智智库官方门户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