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聚焦重点领域 规划数字经济发展新目标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22-02-10 09:15

  地方两会近期陆续召开,数字经济成为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多地正加快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同时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等领域,培育数字产业集群,以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2021年,福建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3万亿元,贵州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4%,湖南数字经济增长17%,四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4012亿元……从地方两会期间亮出的2021年“成绩单”来看,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引擎。

  “发展数字经济既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时代机遇,也是构筑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克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数字经济增长的潜力来源在于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方位、多层次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使我国经济发展加快由粗放发展模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平衡,优化产业结构。

  面向2022年,“加快释放数字经济新活力”“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等成为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相关发展目标也进一步明确。福建提出2022年将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工程,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2.6万亿元以上;贵州提出力争2022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36%左右;河南提出2022年力争数字经济增长15%以上。

  不少地方正加速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北京提出深入落实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四川提出将高质量完成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任务;浙江提出办好首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加快打造全球数字贸易中心;江苏提出把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出台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强化数据开放和数据保护,统筹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生态体系建设,发展互联网服务和相关产品,努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

  布局数字产业集群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

  地方也纷纷定下2022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目标,并因地制宜圈定重点产业领域。浙江提出深化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做大做强数字安防、集成电路、智能计算和智能光伏等产业,推进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发展,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湖南提出推进数字产业化,壮大先进计算、北斗应用、超高清视频、智能网联汽车等优势产业,布局光电信息、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

  集群化成为发展数字产业重要抓手。贵州提出实施数字产业大突破行动,加快培育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三个主导产业集群。四川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芯屏存端软智网”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山东提出巩固数字经济新优势,打造先进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等数字产业集群。

  “数字产业集群将着重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主体,同时优化数字经济区域发展格局。”孙克表示,下一步要推动区域数字生产力科学布局,依托“一带一路”、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重大国家战略,东部地区创新培育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中西部地区开展具有地区特色的数字资源开发和利用。

  加快部署新基建

  多地正加快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面向2022年,山东提出实施5G和固定网络“双千兆”工程,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6万个,开展数据中心提质增量行动,加快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推动国际通信出入口局落户山东。四川将加快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规模化部署,建设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国家示范区。安徽提出实施“新基建+”行动,创建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集群,新建5G基站2.5万个以上。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是新型基础设施的核心,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和基石,也是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表示,各地政府从站址规划、资源开放、用电优惠等方面给予5G大力支持,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5G基站超过140万个,其中共建共享5G基站超过80万个,5G网络已覆盖全部地级市、超过98%的县城城区和80%的乡镇镇区。

  北京计算机学会数字经济专委会秘书长王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通信速度的提升会带来新的产业升级,例如手机、平板和云等数字化、智能化载体的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带来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融合创新,形成数字经济新兴领域的投资热点,带动产业创新。5G超前布局正在引领和构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方向,拉动5G产业相关、5G应用相关和5G服务相关的产业投资新增长点。

  王娟表示,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为新基建探索特色化场景,提高投资有效性,加速应用场景落地,形成产业生态良性循环。




(扫描后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龙建儒

国是传媒智库、国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66号  |  蜀ICP备17030312号   |  邮箱:zbs@ccobn.cn

本网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版权人所有,本网尽可能注明来源作者等,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创宇信用   诚信标杆  国智智库官方门户平台